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山西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山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发布会省教育厅专场发布会举行

时间:2021-07-22 来源:山西省教育厅 字体: 关闭

7月22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的首场发布会。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骏,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侯文一,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金碧,介绍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教育工作方面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张羽: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根据省里统一安排,今天,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的首场发布会,也是省教育厅专场发布会。我们邀请到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骏,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侯文一,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金碧,请他们介绍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教育工作方面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各位记者的提问。

首先,请马骏副厅长介绍相关情况。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马骏: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受李秋柱厅长委托,我向大家介绍山西教育的发展情况。首先,我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山西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闻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迎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场历史大考中,全省教育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加力、精准攻坚,推动教育普及程度、精准扶贫、服务能力、保障水平等各方面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山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了浓墨重彩的“教育答卷”。

一是教育普及程度实现突破。全省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52万所,在校生653.50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0.8%,高于全国5.6个百分点;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4.8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97%,初中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96%,2018年我省全域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国家认定,现在正向着优质均衡的目标阔步迈进。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20%,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阶段。省、市广播电视大学全部更名为开放大学,开放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融合发展不断加快,全民终身学习“立交桥”更加畅通。今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省15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达到10.45年,位居全国第四。

二是教育精准扶贫成效突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这一国家工程覆盖全省1.14万所学校,累计投入121.98亿元,有力缩小了区域、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83个县市区,惠及学生433.54万人次,农村学生身体素质显著提高。构建了贫困学生全链条教育资助体系,实现学前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资助金额累计达156亿元,资助学生1000余万人次,坚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全省110个县级职业教育中心通过验收,农村职业教育主阵地更加稳固。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达2500余万人次,帮助贫困群众用自己的双手脱贫奔小康。

三是教育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立足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战略,以“三个调整优化”“1331工程”为重要抓手,引导高校设立了27个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32个协同创新中心、115个产业创新研究院和84个产业学院,实现了我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重要产业的全覆盖。动态调整撤销学位授权点38个、增列学位授权点94个,撤销停招本科专业277个、撤销陈旧专业方向100个,有效破解产教“两张皮”问题。多个重大创新平台实现“零”的突破,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获批,一大批项目在我省转化落地,高校在服务转型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2年以来,累计向社会输送博士、硕士毕业生8.24万人,普通本专科、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323.21万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四是教育保障水平全面提升。教育经费投入实现“两个只增不减”,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投入达733.4亿元,与2011年同比增长73.88%,年均增长率6.34%,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优先保障教育发展的坚定决心和意志。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全面推行,落实了3889名公费师范生就业岗位,为农村中小学补充特岗教师1.3万名,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达48.22万人,成为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支撑。构建覆盖城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100%。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成功实现“停课不停学”。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同等教育权,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安置率达100%。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全面消除,控辍保学实现静态清零、动态保障,三晋人民的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我们将进一步抢抓机遇、奋力前行,不断书写教育改革发展“新篇章”。

一是聚焦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理顺中小学党建管理体制,提升民办学校党建水平,使教育领域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二是聚焦立德树人,加快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工作,努力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是聚焦公平质量,加快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不断优化教育布局结构,全面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和校外培训机构,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四是聚焦转型发展,全面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好地满足三晋人民新期待和山西战略新需求。

五是聚焦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努力实现全省教育高质量健康发展。

使命重在担当,奋斗成就未来。教育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坚定信心决心,着力攻坚克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山西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张羽:  

谢谢马厅长的介绍。

接下来,开始回答记者提问。按照惯例,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



人民日报记者:  

我省在提升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做了哪些主要工作,取得了哪些积极成效?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有什么新的思路和举措?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侯文一:  

感谢您的提问!基础教育覆盖人群最广泛、与群众切身利益联系最紧密,事关民生福祉,事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省教育厅在工作中紧紧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紧把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全面补齐发展短板;紧紧把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宗旨,持续推进教育公平;紧紧把握深化改革这个关键环节,大力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动我省基础教育实现新发展、迈向新征程。

在学前教育方面,全省共建设认定2528所普惠性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园数和在园幼儿数占比分别达到83.29%、84.83%,学前教育普及率、普惠率、公办园占比如期完成“十三五”规划指标。

在义务教育方面,投入120余亿元,实施“全面改薄”和能力提升工程,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2019年起建设改造1054所寄宿制学校,所有县(市、区)全部消除大班额,贫困县农村寄宿学生享受政府供应营养餐实现全覆盖,适龄残疾儿童全部安置入学,所有疑似失学辍学儿童实现静态清零、动态保障,圆满完成义务教育有保障历史性任务。

在高中教育方面,深入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提升计划,优化高中学校布局结构和办学规模,大力改善高中办学条件。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方面,积极推进学校建立课后服务制度,不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有效解决“放学早、接送难、无人管”问题。深化中小学招生改革,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定和“公民同招”政策,缓解家长择校焦虑。

总体看,我省基础教育主要发展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所有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2018年,我省成为第15个全省域整体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的省份。2019年,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山西作了交流发言;2020年,教育部在我省长治召开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暨教学工作会议,对我省工作给予肯定。市县层面也涌现出长治、晋中、孝义、芮城等一批全国典型。

下一步,全省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基础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美好期盼,努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动从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要持续优化布局。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走出义务教育布局优化的山西路径。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计划,建好办好县域公办高中。今年继续建设认定400所普惠性幼儿园和建设改造500所寄宿制学校,有效增加学位供给。

二要提高治理能力。全面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大管理,积极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要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启动实施放心午餐工程,满足学生多种需求,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四要提升育人质量。健全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优质资源共享,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谢谢!



新华网记者:  

谈谈我省“十三五”以来职业教育的突出成就和“十四五”期间山西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举措?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李金碧:  

谢谢您的提问!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乎国计民生,也关乎我省转型发展。“十三五”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不断加大投入,狠抓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全省职业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明显进展。

在职业院校建设方面,目前,全省共有职业院校477所,其中:中职427所,高职高专48所,职业本科2所,共有在校生70万人(中职39万人、高职31万人)。全省110个县级职教中心建设通过省级验收,实现全覆盖。4所高职高专入选国家“双高”建设计划,立项建设了20所优质高职学校、100个高职骨干专业和100所省级示范中职校。运城职业技术大学和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2所学校先后获批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在专业平台建设方面,对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省职业院校共开设19个专业大类736个专业,布点专业3397个,立项建设省级重点(特色)专业394个,立项建设实训基地855个。

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累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100余万名,平均就业率高职达到84.8%,中职达到95%。职业院校每年毕业生占全省每年新增劳动力的60%,且85%以上来自农村地区。职业教育有力地支撑了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技术技能人才主要来源,促进就业的主渠道,教育扶贫的主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十四五”时期山西职业教育工作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类型定位和办学方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和体制机制改革,构建起与山西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有六方面举措:

一是强化思政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启动职业教育“铸魂育人”计划,建设100个省级思政教育工作室、1000个特色文化育人品牌、10000门思政微课。

二是强化类型特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筑牢中职基础地位,强化高职主体地位,积极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形成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

三是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实施“双高计划”,将4所国家“双高”校和10所省级“双高”校打造成为全省高职教育排头兵、旗舰店。遴选建设60所省级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打造中职教育第一方阵。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使“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

四是优化调整职业院校布局,进一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支持各市统筹推进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资源整合,每个县重点办好一所中等职业学校。重组重构高等职业院校布局结构,整合优势资源,每个市重点办好一所综合类高职院校,全省力争建设3-5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逐步解决长期存在的“多、小、散、弱”问题。

五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积极探索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模式。对接我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学校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六是强化政策引领,服务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工程。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扩大覆盖面。依托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习成果互认、转换。多策并举,使更多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成才,为加快构建人人持证、技能社会作出贡献。

谢谢!


山西日报记者:  

我省围绕深化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与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高度契合的本科专业体系,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马骏:  

谢谢您的提问!高教大计,本科为本。专业体系建设是本科教育的基础基石,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支柱。近年来,我省高等教育围绕服务高质量转型发展需要这一主题主线,从本科专业入手,调结构、提质量、强服务、促融合,扎实推进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大幅度优化结构布局。坚持刀刃向内,坚决撤停“低质、错位、过剩”专业。三年来,共撤销停招“低质错位过剩”专业277个,占原有专业总数的23%;撤销陈旧专业方向100个,占原备案专业方向的71%。

坚持严把入口,引导高校合理新增专业点。通过发布专业增设指南、落实专业备案制度、严审专业招生条件,新增与转型发展密切相关的本科专业187个、专业方向14个。

坚持对标对表,推动专业升级换代、培优建强。通过调整优化,我省高校基础传统专业占比共48%下降为38%;新兴应用型本科专业占比从52%提升至62%,基本形成与高质量转型发展相匹配的本科专业体系。

二是大力度建设一流专业。聚焦国家“双万计划”,推动高校建优建强一批国家和省一流专业,截至目前,我省高校共获批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127个、省级一流专业242个,分别占全省招生专业的10%和20%。山西大学物理学专业获批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成为首批拥有该基地的60所高校之一。对国家级一流专业,我省按照每个专业100万元的标准给予支持,支持力度在全国来看是比较大的,目的就是高位推进、集中建设。

三是高标准建设专业集群。围绕“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做精做优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引导高校凝练专业方向,汇聚优势资源,打造专业集群,建设了近百个产业学院,基本实现了煤炭、钢铁、有色、焦化等基础产业、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酿造、陶瓷等特色产业专门人才培养的全覆盖。

四是高质量推进“四新”建设。按照教育部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的相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由太原理工大学牵头,汇聚工科资源,推进新工科联盟建设,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新路径;由山西农业大学牵头,汇聚农业创新资源,推进新农科联盟建设,探索我省急需的现代农业专门人才培养新模式;由山西医科大学牵头,整合医学资源,推进新医科联盟建设,探索构建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新机制;由山西大学牵头,统筹文化科教资源,推进新文科联盟建设,强化价值引领,坚定文化自信。在推进“四新”建设的同时,我省还推动由山西财经大学牵头,建设新商科联盟;由山西师范大学牵头,建设新师范联盟,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另外,我们还以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牵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动高校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模式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加大高校教师培训交流力度和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力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与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匹配度和契合度,切实提高高等教育服务转型发展蹚新路的服务力和贡献度。

谢谢!


山西晚报记者:  

介绍一下我省推动“双一流”建设和学科建设的主要思路和举措?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马骏:  

感谢您的提问!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提高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抓手。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龙头,也是“双一流”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和重要支撑。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双一流”建设和学科建设,不断加强顶层设计,高端引领、谋篇布局。省教育厅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聚焦“扶强、扶需、扶特、扶新”,通过精准施策,努力打造学科高地,实现全省高等教育在“高原”之上起“高峰”。

第一,对标一流,努力建设人才培养高地。实施重点建设方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率先发展的12条举措,支持三所学校率先发展。遴选支持山西大学物理学、哲学,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10余个学科进行重点建设。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在今年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实现“保2争3”,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争先进位。同时支持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高校的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第二,面向需求,打造新的学科增长点。实施“博士硕士学位授权达标建设计划”,加快培育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高校和学位授权点,力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取得新突破,力争高校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以上,力争工程领域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实现“0”的突破。

第三,强化特色,构建错位发展格局。立足省情校情,引导高校“一校一定位、一校一特色”,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如,引导山西大学围绕服务全省基础性学科提升,太原理工大学围绕服务“能源革命”,山西农业大学围绕服务国家农高区建设,山西医科大学围绕服务健康山西建设,山西师范大学围绕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山西财经大学围绕服务资源型转型经济建设,中北大学围绕服务军民融合发展,太原科技大学围绕服务智能制造,推动学科集群建设、特色发展。近几年,我省高校动态调整撤销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38个、增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94个,有力地推动了学科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第四,创新机制,优化学科生态。一是激发内生活力,通过“标志性成果奖补计划”,破“五唯”顽瘴痼疾,破除学科资源共享共用“壁垒”,拆除学科间“围墙”,去除协同育人“堵点”,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二是借助外援外力,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省校合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依托“12大基地”,推动我省高校与一流大学开展学科共建和联合培养,吸引更多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高端人才来晋开展科学研究和协同育人。三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加强建设产教融合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的建设,实现产学研深入合作,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人才供需无缝对接。

总之,我们要深入贯彻全国、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为核心,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全面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完善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深入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层次、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谢谢!



黄河新闻网记者:  

“十三五”期间,我省教师工作取得哪些成绩?“十四五”期间,我省围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主要采取哪些举措?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李金碧:  

感谢您的提问!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十三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师工作,教师队伍得到全面优化和加强。有五个方面的工作可圈可点。

一是教师队伍结构全面优化。通过实施中央和省特岗教师计划、国家和省属公费师范生培养,拓宽高素质中小学教师补充渠道,近五年共招聘、补充特岗教师1.3万名、公费师范生3889名。截至2020年底,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共有专任教师48.22万人(其中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达20.64%),基本满足了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

二是教师综合素质有效提升。争取中央财政资金3.47亿元实施了“国培计划”,累计培训教师70余万人次;省财政资金投入6500万元支持开展了中小学名校长、省教学名师等示范培养和高端研修项目,累计培养培训了2000余名示范引领基础教育改革的优秀人才;争取中央财政和省财政资金7900万元建成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45个、紧缺领域教师技能创新平台45个、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0个,累计培训教师3.62万人次。

三是教师待遇权益全面保障。实施了高校内部薪酬分配改革、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集中连片特困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中小学班主任津贴、彩票公益金资助家庭困难教师等一系列政策,117个县(市、区)全部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四是队伍活力不断增强。全省域推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现能者上、闲者让。将教师职称评审权全部下放至高校,高校人才评价自主权充分发挥。

五是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定期开展教师荣誉表彰和评选活动,涌现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长治市第二中学许军则,全国“最美教师”吕梁市临县特岗教师夫妇张杰、王秀秀,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等4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教师职业荣誉感不断增强。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我省实施意见,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我省教师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是要筑牢教师师德底线。实施教师师德承诺、个人事项报告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定期选树、宣传师德建设先进典型,展现新时代教师队伍职业形象和精神风貌,形成强大正能量。

二是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能力。以山西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忻州师范学院等为主体办强办优师范院校,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在职教师适应课程改革深化、信息技术普及和中高考改革对教师队伍的新要求,分层分类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尤其是要造就一批“大先生”。通过设立流动岗位吸引企业及社会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企业高技能人才与职业院校教师相互兼职制度等办法和途径,加快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步伐。

三是要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教师常态补充机制,增加特岗教师、公费师范生数量。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切实解决教师结构性超缺编问题,推动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重点关注长期扎根乡村学校工作的乡村学校教师。

四是要做好教师待遇保障。坚决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长效保障机制,稳步提升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工资待遇,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新增教育经费优先支持教师队伍建设,重点用于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改善乡村教师生活条件等,不断增强教师的获得感荣誉感幸福感。

谢谢!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张羽:  

非常感谢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3位负责同志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