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支教团特色体育教育赋能学生健康成长

时间:2025-05-22 来源:山西省教育厅 字体: 关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环节,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太原理工大学支教团秉持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科学的教育思维,在永和县各支教学校推行 “一校多品” 特色体育教育模式,创新打造的特色体育课间操、篮球、武术、跳绳、乒乓球等项目,取得令人瞩目的教育成效,有力推动当地中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

体育教育绝非仅仅是强身健体,更关乎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锤炼意志品质以及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支教团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宗旨,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每一项体育教学活动中,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兴趣爱好,为他们量身定制适宜的体育项目,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体育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收获成长与进步。学生们通过参与各类体育项目,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更重要的是在体育活动中,他们互相学习、切磋技艺,共同成长与进步。体育成绩的提高与文化课成绩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支教团充分展现创新思维与实践思维。教学实践中,他们不拘泥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积极探索趣味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城关小学,支教志愿者将专业体育技能巧妙融入趣味化教学,自主编排的篮球特色课间操,把运球等基础动作与欢快乐曲相结合,不仅点燃全校学生的运动热情,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风景线,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与协调性。这种创新思维打破以往体育教学的枯燥,让学生主动投身到体育锻炼中。支教团成员深入了解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以此为依据开展贴合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与方法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城关小学这所始建于1912年的百年老校,支教志愿者的到来,宛如注入一股清泉,让现代教育理念与百年育人传统相互交融、碰撞出火花。操场上,技能训练的汗水与精准投篮的弧线交织,趣味障碍跑的欢笑随奔跑的身影洒满跑道。篮球特色课间操深受学生喜爱,孩子们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不仅提升了篮球技能,更在趣味障碍跑等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红军小学的支教志愿者,则立足“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理念,以红色文化为深厚底色,将体育教育作为有力载体,开展创新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巧妙地将革命先辈英勇斗争的事迹融入武术理论讲解,精心设计武术套路和体操教学课程。从基础的马步、冲拳到连贯的长拳动作,从活力四射的体操创编到韵律操练习,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动作要领。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深刻领悟红色文化内涵,激发爱国情怀。

在城关第二小学,支教志愿者从最基础的抱拳礼开始教起,逐步深入讲解示范五步拳的手型、步型及连贯动作。通过分解教学、分组练习、个别指导等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动作要领,让武术这一传统体育项目在学生心中扎根发芽。

初中教育集团在支教团队的推动下,举办别开生面的年级间足球比赛。支教团队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引入八人制足球比赛。相较于传统的十一人制足球赛,这种赛制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降低了比赛难度,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参与其中。在比赛筹备阶段,支教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耐心地对参赛学生进行足球技巧培训,涵盖传球、带球、射门以及团队战术配合等方面,并精心挑选队员,为各年级组建男、女代表队。比赛期间,学生们在支教志愿者的指导下,展现出良好的竞技状态和团队精神,紧密配合、积极进攻、顽强防守,赛出风格。此次比赛不仅为学生们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更在校园内掀起足球运动的热潮。

在社团活动中更少不了支教志愿者的身影。为迎接 “六一” 儿童节,城关第二小学的支教志愿者精心编排《小城夏天》篮球操,吸引众多学生踊跃参与。在志愿者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通过“1—2—3—4”口令,认真练习双脚踏步、双手协同拍球、转身抱球、挥臂远眺等动作。志愿者或蹲下身与孩子掌心相贴拍打节奏,或让表现优秀者担当“小队长”,细致入微地指导每一个动作,让孩子们充满信心,充分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的回信,极大地鼓舞支教志愿队员,让他们深刻领会到志愿服务精神。为传承革命传统,体育支教团队前往永和县红军东征纪念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参观珍贵的历史文物、详实的图文资料,汲取精神力量。全体支教队员整齐列队,齐声朗诵《沁园春・雪》,激昂的声调展现出坚定的信念。他们表示,要把新的训练方法、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到支教学校,以朝气蓬勃的青春姿态砥砺前行,努力成为更多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为当地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助力孩子们全面发展,在教育的道路上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