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学院:“寻访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足迹”行走的思政课

时间:2024-09-03 来源:山西省教育厅 字体: 关闭

为引领青年学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深刻感悟山西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之下的生动实践和伟大变革太原学院开展了“寻访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足迹”为主题的“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13名思政课教师带领青年大学生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山西足迹,前往太原、晋中、运城、临汾、大同、吕梁、忻州等地感悟领袖情怀、牢记殷殷嘱托、体验发展巨变、激扬奋进力量。

一、追寻红色记忆体悟红色精神

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战火纷飞和腥风血雨中绝处逢生、走向胜利,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中勇毅前行、走向世界,熔铸了伟大建党精神,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宝贵精神营养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吕梁兴县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考察时指出:“要把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带领同学们赴兴县蔡家崖村寻访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围绕“弘扬红色精神”开展实践教学。同学们瞻仰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参观晋绥边区政府、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听着革命故事,看着一张张老照片,无不为之动容。

同学们接受了革命精神的洗礼,深刻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赓续红色血脉”的丰富内涵,大家纷纷表示,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青春奋斗,守好红色江山。

二、追寻脱贫攻坚体悟乡村振兴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贫困地区的发展、贫困百姓的生活、扶贫工作的推进,2021年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每次考察调研山西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都是他最为牵挂的重要内容。从残垣断壁、路遥地偏的赵家洼村到干净整洁、设施完善的宋家沟新村,从灾后重建的霍州市冯南垣村到黄花之都的大同市云州区,三晋大地的广大乡村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都生动展现着思想伟力和发展生机。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带领同学们赴忻州市岢岚县赵家洼村、宋家沟新村、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坊城新村、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汾西县僧念镇段村寻访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开展实践教学。同学们走进村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振兴展区,参观村史馆、产业园、乡村记忆馆、年馍体验馆,漫步在古朴、优美、宁静、安详的村中小路,亲身体验乡村巨变、亲身感受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同学们深入学习领会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深切体会了习近平总书记一心为民的情怀,真切感悟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共同致富的生动实践。大家纷纷表示,乡村巨变见证了新时代以来的伟大变革和巨大成就,切实感受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魅力和实践伟力,更加坚定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头脑,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决心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撸起袖子加油干。

三、追寻产业转型体悟科技创新

“没有高质量发展,就谈不上社会主义现代化。”站在百年变局和民族复兴的新的历史起点,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掌舵领航,指引着新时代中国经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期间,深入一个个高科技企业,了解生产线的运行情况,了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经济转型、科技创新作出重要指示,指引着山西从一煤独大到“优势资源+产业”驱动转型升级。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带领同学们赴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山西瑞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政务服务中心寻访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围绕“转型发展和科技创新”开展实践教学。同学们参观立体仓库、智能化管控中心、机器人自动化验等先进智能装备;走进生产车间了解高科技产品生产线;观看手撕钢、笔尖钢、米粒板等一系列高科技成果展示;了解山西“凤凰涅槃”的不凡历程:体制机制改革、科学规划布局、改善营商环境、培育现代产业体系……

同学们深切感受到改革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蓬勃力量,深入学习领会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丰富内涵,深刻理解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和“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切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的殷切嘱托。大家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保持锐意进取、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努力学习、练就本领、提升创新能力、争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大国工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展现青春作为!

四、追寻文化传承体悟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繁荣兴盛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坚定文化自信、铸牢精神家园、建设文化强国。山西是历史文化大省。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同云冈平遥古城运城博物馆等地,都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指引山西守好文明印记、传承好优秀文化、创新发展文旅产业,以文化来强省。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带领同学们走进大同云冈石窟、运城博物馆、平遥古城寻访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围绕“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开展实践教学。同学们仔细了解雕塑、壁画、石窟开凿历史、艺术风格、文物保护情况;参观“华夏寻根”“馆藏珍品”“盬盐春秋”等展陈;学习晋商文化和晋商精神的孕育、发展;亲身体验山西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切身感悟山西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深刻理解了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深刻认识到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性,深入学习领会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深刻把握了“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和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大家纷纷表示,要肩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更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推向世界,为文化强国建设做贡献。

五、追寻生态变化体悟“两山”理论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引着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山西期间,先后来到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和运城盐湖,对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作出重要指示,指引着美丽山西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带领同学们前往运城盐湖和汾河太原晋阳桥段寻访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实践教学。同学们了解盐湖的悠久历史、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观察盐湖生态保护和治理情况,亲身体验经过生态修复治理之后太原城区段汾河水量更丰、水质更好,再现汾河晚渡的美景以及人民群众宜居宜游的生动画面。

同学们深入学习领会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深切理解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深刻感悟到“两山”理论的科学性、实践性,从“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中深刻把握了“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使命担当意识。大家纷纷表示,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去对待生态环境,坚定不移地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六、育人成效显著青年踔厉奋发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通过“寻访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足迹”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青年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国情、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激发自己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投身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事业中去。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太原学院青年学子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感召下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以时不我待、踔厉奋发的斗志与精神,将党的创新理论切实转化为三晋大地的生动实践,努力开创山西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