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平遥中学:行走间感悟思政真谛

时间:2024-09-13 来源:山西省教育厅 字体: 关闭

近年来,学校将“大思政课”建设作为抓实思政育人的重要发力点,坚持开门办思政,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充分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将思政课堂从传统的教室延伸到社会各个场景中,聚力办好“行走的思政课”,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感受思政教育的丰富内涵。

一、开发校本多元课程,融入学科思政

思政工作室积极挖掘本地的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等资源,融入各学科教学,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一是走进梨花节。围绕高中政治课中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措施,2024年4月份组织3000余名师生分批走进襄垣梨花节,赏梨花,逛春景,向梨农了解襄垣乡梨树的种植、梨的品种以及种植梨树的收益情况,感受乡村振兴下的农村新面貌,深刻体会课本介绍的乡村振兴措施,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将来立志建设家乡的热情。 

二是走进红色革命文化基地。平遥中学近3000名师生分批走进平中旧校址了解革命先辈重教救国的辉煌历史,瞻仰励志校门、参观学校原校舍、聆听先辈的历历往事。平遥中学的前身励志中学,改建为平遥县立初级中学,是平遥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抬头仰望“励志中学校”古朴厚重的大门,建校初期学校50多位教师中就有任行健等共产党员十多人,平均每10个学生中就有一位共产党员或进步青年。他们教书重在育人,不但教授知识,更注重培育品德,传播先进思想和革命理想,他们以火一般的热情、楷模般的言行,把许多同学团结在他们周围,引领上革命的道路。如今的平中人听着这些革命故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抗日救亡爱国主义精神在心中久久激荡。

三是走进县察院。平遥察院是我校清廉文化实践教育基地,春节期间举办“廉洁扬正气 察院贺新春”系列活动。思政工作室为学生布置“小察院打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清廉文化,树立清廉观念,扣好清廉的第一颗扣子。

二、鼓励参与志愿服务,增强社会责任

紧抓重阳节、春节等节日节点,组织志愿者走进敬老院或者退休老教师的家里,帮助他们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每年高考、中考,学校志愿者都会参与到考试服务中来,为考生提供一个舒适、干净的应考环境;每遇寒暑假,学校都会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服务群众,同时了解平遥古城文化习俗,感受古城厚重文化底蕴,产生对历史的敬畏感、志愿服务的责任感和家乡文化的荣誉感。

三、密切校社校企合作,引深协同育人

一是校社大联动。春节期间,学校思政工作室带领学生参加城东街道九眼桥社区组织的“校友送春联 欢乐过大年”社会实践活动,以写春联、送春联的方式为社区居民送上新春的祝福。学生们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一副副新春的祝福跃然纸上,赢得社区居民的好评和赞誉。

二是校企大融合。组织近3000名师生分批走进平遥某防爆电机有限公司,了解铸造模型技术、机械加工原理。在机械加工车间,工程师介绍了铁与钢的主要特性铁磁性在电机中的运用,并通过现场示范让同学们感受磁力。通过介绍,学生们了解到未曾涉入过的行业防爆电机行业,了解到现在防爆电机的制作已实现了一体化、机械化制作,也感受到了科技改变生活的巨大力量。

经过不断的努力、探索,学校“行走的思政课”工作取得良好的反响。教育覆盖面显著扩大,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吸引更多的主体参与思政教育,使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而是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覆盖了更广泛的人群;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样,通过引入社会案例和生动实践,让思政教育内容不再单调枯燥,而是充满现实感和鲜活性,更能引起受教育者的兴趣和共鸣;教育力量得以整合加强,构建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共同为思政教育提供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