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相关通知要求,盐湖区实验小学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让思政教育“活”起来、“实”起来。
一、挖掘本地资源,培育特色品牌
盐湖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宝贵的思政教育资源。我校围绕“探寻盐湖文明 传承华夏精神”这一主题,深入挖掘本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以传承华夏文明为主线,结合弘扬关公忠义精神、舜帝德孝文化,开发了多条思政课实践教学特色线路,将运城博物馆、池盐博物馆、解州关帝庙、舜帝陵等文化场馆纳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例如,在运城博物馆,学生们通过参观历史文物,了解运城的发展变迁,感受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在池盐博物馆,学生们通过了解盐的制作和销售,感悟盬盐文化;在解州关帝庙,学生们聆听关公的故事,学习关公的忠义品质;在舜帝陵,学生们感受舜帝的德孝文化,培养尊老爱幼、感恩社会的良好品德。
二、丰富育人载体,创新教学形式
在“行走的思政课”实施前,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同时,利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区域协作机制,与其他学校进行跨学段的交流研讨,汲取经验。注重运用生动的故事和多样的情境,为实践教学打好基础。例如,讲述运城革命先烈嘉康杰的英勇事迹,让学生感受革命精神的伟大;创设虚拟仿真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场景中,增强情感体验。在实践教学中,还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学习效果,如唱红歌、诵经典,激发爱国热情;讲故事、演情景剧,展现历史场景和人物精神;参与志愿服务,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拓展教学成果,深化教育效果
“行走的思政课”结束后,积极组织学生撰写心得笔记,开展研讨交流和成果展示活动。学生们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进一步深化对思政课内容的理解。注重邀请党政领导、道德模范等来校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为学生带来更丰富、更贴近实际的思政教育。组织开展实践育人大赛,鼓励学生以微电影、短视频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参与热情。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在知识上得到了充实,更在思想上受到了洗礼,行为上有了明显的改变。他们更加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加强组织保障,压实工作责任
为确保“行走的思政课”顺利开展,学校加强了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联系对接,与相关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为学生参与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总之,通过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盐湖区实验小学在思政课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将继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实践教学机制,让思政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