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契机,探究自主性教研

时间:2021-06-08 来源:长治市健乐幼儿园 字体: 关闭

   背景:
  多年来,每周常态化的教研活动,我们发现教师存在研究意识不够强、研究目标不明确、研究工作不系统、专业发展共同体意识不足、教研活动尚未形成符合教师自主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制度体系。随着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的脚步,我园的教研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有了很大的转变。我们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一是关注教师最近发展区,二是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能动性。
  我们抓住长治市教育局开展幼儿园优秀主题活动案例征集活动的契机,用 “以点(一个班)带线(一个年级)再带面(全园)”的思路,开展了主题活动的教研,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提高了教师的反思和研究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研究型”师资队伍逐步形成。
   主题:抓契机,探究自主性教研
   细节:
   初期:学习了主题网络思维导图建构的方法。
  第一步:理解主题活动内涵,寻找主题关键词。以《压岁钱》为例,尝试建构思维导图,为后期主题活动建构提供参考。第二步:教师根据幼儿兴趣点和发展水平,预设各年级主题,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建构 “小班的我”、 “车仔乐园” 、“流浪地球”的网络思维导图。第三步:梳理主体来源、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第四步:教师分组讨论,确定采用核心班级和平行班协助的方式开展主题活动。
   中期:以园本教研为依托,遵循行动研究范式,持续推进主题活动的开展。分享主题开展的情况,不断调整,确定下一步推进工作。
  我园遵循行动研究范式,依托园本教研,在“计划-行动-反思-再行动”过程中,不断根据主题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期的分享、交流、研讨、改进,推动主题活动不断向深、向高质量发展。
  第一步:各年级组教师代表分享了主题进展情况,中班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和幼儿兴趣,将主题调整为“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通过提出疑问、归类、集体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法、梳理内化、调整完善,群策群力,重新建构思维导图。第二步:小中大核心班教师从活动开展情况、主题框架、目标、主体来源网络图、案例、教师分析反思等方面做阶段性汇报。(小班《小班的我》有“我运动”和“我能行”两个小主题未开展,其它如主题框架、目录,主题来源等基本成形;中班《垃圾分类》主题活动接近尾声,主题来源,网络图,主题案例,教师分析与反思方面的文字表述都基本成形,主题框架还需调整和完善;大班《流浪地球》的主题活动正在推进,网络图、主题来源、目录基本成形,缺少主题活动案例表述及相关的图片及环境材料。)第三步:商讨现阶段推进主题活动方案的适宜性、有效性,并作出调整。如:小班组活动方案进一步细化,讨论案例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反思、整理,形成书面材料,进一步完善活动实录。中班组活动方案不变,继续完善与总结,主题框架的呈现形式上借鉴小班的形式。大班组进一步收集整理材料,完善案例、文字表述和图片呈现。
   后期:补充完善主题活动资料,整理成册。
  第一步,从主题过程表述的完整性、主题内容的层次性等方面梳理完善。整理出《小班的我》、《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探秘地球》三大主题活动,成为我园园本课程的素材,建设园本课程资源库。第二步:补充文献资料部分,完善主题活动的反思。
  依托园本教研,开展主题活动的流程图
 
 
   结果:
  整理出三大主题活动资料,教师在教研活动中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促进教师形成了自主的解决实践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意识,为我园教师专业成长探索了一条新路径。
   评析:
  通过开展“主题活动”的园本教研,促动教师要与孩子们不断对话、交流,发现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和需求,促进了教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符合幼儿生活、兴趣、和社会能力发展水平的主题活动方案和活动目标,有效的推动了幼儿的经验生长和全面和谐发展。
  在不断调整架构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分析幼儿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的思维更为开阔,逻辑性、系统性更强;在采用恰当的介入方式的过程当中,丰富了教师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教研活动的开展使教师更为关注自身的知识储备,明确了在工作中不断扩大学习范围、拓展学习渠道、丰富学习内容,才能克服对不熟悉学科领域的畏难心理;积极协商、合作、接纳、交流、研讨的教研氛围,教师的团队意识逐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