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均衡而有温度 公平而有质量 矿区课后服务架起家校沟通“连心桥”

来源:山西省教育厅  日期:2022-06-06

如果说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前提,那么努力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破解学生放学接送看管难问题,则是阳泉市矿区在探索“教育惠民新模式”的又一大创举。为此,矿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解决“四点半难题”定位于凸显教育服务民生的社会功能,以做好课后服务为切入点,不断巩固以往成果,通过一个个“加法”,切实做到群众有所呼、教育有所应。

“资金+机制”,高位推动、强力保障。矿区课后服务可以用“早”和“足”来概括,一方面是起步较早,2019年11月,就采取“政府买单、校内托管”的形式,在全市率先试点放学后免费托管服务;另一方面是经费足,从2019年11月起,小学课后服务经费按每生每天每小时1元的标准纳入财政经费,2020年和2021年都分别安排了270万元的财政资金。2022年,课后服务费财政预算增长到780万,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全覆盖,各中小学课后服务费收费工作稳步推进,家长支持率98%。

“服务+监管”,同心发力、标本兼治。课后服务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实现课后服务的“共治”。矿区各部门单位共同发力,根据各自职责尽可能提供支持与服务。交警一大队及时调整时间,合理调配人员,加强对上下学时间点和学校地段的交通疏导。段南沟社区、虎尾沟社区等发挥社区干部、志愿者的作用,坚持开展了课后特别是暑期托管服务。学校家委会也发挥作用,鼓励家长参与开展志愿服务。方方面面的力量同向发力,保障了课后服务工作积极稳妥推进。此外,瞄准“一增一减”,矿区公安、消防、市场、审批等部门还积极配合区教育局,对校外培训机构加大监督力度,努力构建起校外“绿色生态”环境。

“借力+创新”,拓展内涵、合力育人。矿区各学校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在鼓励全体教师参与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有特长的教师跨学科开展优质课后服务。为强化师资力量,各学校纷纷“借力”,有的放矢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教师、社会志愿者等共计94人参与课后服务。同时,部分学校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与矿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了紧密合作。洪城河小学就是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优势,聘请了8位专业教师开展特色社团活动。在着眼校情实际深度“挖潜”的基础上,各学校围绕学生需求不断创新,因地制宜设计服务内容,以“作业辅导+社团活动”的服务模式,开展体艺活动、课外阅读、科技创新、团队活动、综合实践服务等,呈现出多元化、特色化态势。例如,平潭街小学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打造精品社团、书香阅读等特色;桃南路小学开展的“小足球”体育特色训练队享誉全市;赛鱼小学利用“科学宫”全国科技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普活动;贵石沟小学教育集团有效利用“红领巾劳动实践基地”,组织学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劳动实践活动……各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积极构建起了课内外相结合的良好育人生态。

矿区自课后服务运行以来,服务质量和育人效果同步提升,课后服务实现因需全覆盖,全区公办中小学全部执行课后服务“5+2”模式,参与学生占比96%,参与教师占比93%,家长满意率达98%,社会反响热烈。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山西省教育厅 晋ICP备12000773
地址:太原市万柏林区滨河西路南段129号山西焦煤双创基地B座19-21层  电话:0351-3046014   网站维护:山西省教育技术与评估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