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泽区以“科学教育提质”为核心,持续巩固优化“政府主导、行政主抓、学校主体、家庭参与、社会支持”五位一体的科学教育模式,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一是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迎泽区高度重视科学教育工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制定并认真实施《关于建设教育强区 打造迎泽教育品牌的实施意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全力支持科学教育发展,确保“两个只增不减”,2022年下拨资金1056万元、2023年增加到1267万元,这些专项资金用于计算机、实验室、班班通等方面的硬件建设。
二是大力夯实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科学类课程。全方位搭建全员科学实践平台,各校围绕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创客教育、STEM等领域创设特色课程,以社团活动、课后服务的形式丰富科学教育发展样态,努力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组织项目学习设计活动,迎泽区荣获山西省首批“项目学习实验区”称号。桃园小学、大南关小学、双西小学、三十七中4所学校作为试点校区,开设无人机、航模、3D打印等特色社团,开设人工智能特色课程,积极探索学校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
三是不断深化师资队伍建设。每年安排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开展省外挂职、专题培训、教育论坛、高校研修等活动。全区拥有中高级职称教师634人,省特级教师、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1306人,骨干教师占比达52%。坚持每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2022年招聘中小学教师100名,2023年到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招聘优秀毕业生47名,这些优秀学子充实了中小学科学教育队伍,涌现出山西省教学能手(含实验能手)6人,太原市教学能手7人,太原市“三杯赛”立功教师5人,有力推动科学教育质量提升。
四是全方位搭建全员科学实践平台。迎泽区整合各方资源,对接科普场所和综合实践基地,“家-校-社”三方结合,在太原市美术馆、图书馆举办多场大型系列成果展,依托“府城游”“走进科技馆”等系列课程,在公园、社区街巷和展馆、老字号等建立特色活动基地,开展场馆实践活动。围绕“耕读农场”项目,与山西农业大学专家合作开展科学活动;围绕“生活比蜜甜”主题,与山西医科大学专家共同进行课题研究。这些活动打造了“家门口”科学教育阵地,积极推进科学家、院校学者、技术专家有效联动,实现校内校外科学教育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