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 加强廉洁风险防控与管理
◆山西大学:以“三项措施”规范小微权力运行,推动清廉学校建设。一是拧紧监督“责任阀”,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以学院为主体,围绕学生干部选任、学生奖惩,科研经费申报、使用、科研项目评审,奖助学金申请、发放,贫困生认定、教职工考核评比和职称评定、党员发展等事关师生切身利益的小微权力细分事项,制定清廉建设245条工作举措,推动全校建立健全制度108项、机制88项,并将清廉建设责任纳入中层班子和院系党委书记年度述职考核。二是敲响督查“警示钟”,助推机制规范执行。在完善制度体系的同时,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职责和风险点、规范操作流程、细化工作任务,责任到人、厘清具体负责人的职责边界,建立起切合学校特点、简明高效、操作性强的小微权力运行机制。学校党委组织了13个专项检查组,由纪委委员带队到各二级单位深度参与监督检查,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小切口的“板块化”专项监督模式,盯住小微权力的重点人、重点事,聚焦小微权力的重点岗位、重点领域、重要工作、重要环节,把监督体系融入治理体系。三是融合奏好“交响曲”,厚植崇廉尚洁文化土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廉洁风险,量身定制廉洁教育载体。紧抓学生入学、入党、毕业等关键环节,做好关口教育,引导学生崇廉拒腐;面向毕业生开展廉洁从业教育,教育学生务必系好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第一粒扣子。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将廉洁元素融入“青年与社会”辩论赛等学生活动;在“廉洁文化月”中,征集各类廉洁作品近400件,近2万名师生参与其中。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特约监督员”作用,抓好小微权力监督。充分发挥党外人士监督作用,有效增强监督力量,健全完善综合监督体系,实现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结合,以“特约监督”夯实清廉学校建设。一是择优选聘。制订印发《晋中职业技术学院特约监督员工作办法》,经严格考察及相关程序,首批聘请11名素质高、有担当的党外人士担任学院特约监督员,聘期为3年。定期召开特约监督员座谈会、通报会,要求特约监督员珍惜荣誉,肩负责任,严于律己,做好表率,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发挥好“特约监督”信息员、宣传员、联络员作用,积极建言献策,架起师生与学院之间沟通的桥梁。二是强化监督。有效发挥特约监督员监督力量,2022年秋季、2023年春季组织特约监督员分五组,先后两次协同学院纪委围绕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从严治党及立德树人、清廉学校建设、意识形态工作等开展政治监督督查调研,紧盯各级各部门是否牢固树立政治意识、担当政治责任,是否存在贯彻落实各级决策部署打折扣、做选择、作风漂浮、效率低下等问题,撰写形成2个高质量调研报告,反馈共性问题12个,形成监督提醒函2期。三是注重实效。组织特约监督员广泛参与日常监督、专项监督,推动监督力量有形覆盖与有效覆盖,推进监督常在、形成常态。自2022年以来,组织特约监督员共参与常态化监督12次,参与督查调研2次,发放调查问卷125份,提交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高度重视校园意识形态工作等意见建议5条,为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 持续深化廉政风险防控。一是强化主动预防,做实做细廉政风险点排查。以申报创建清廉学校示范单位为契机,学院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关键环节,紧密结合部门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等方面,按照“部门查摆、领导审核、集体研究”方式在全院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针对每个风险点,确定风险等级,精准制定防控措施、明确责任人,形成了可查可防可控的《廉政风险防控清单》,切实提升了廉政风险防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强化监督制约,贯通协作探索建立合力监督新模式。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破题,学院纪检监察机构与审计部、财务部和发展规划部等部门召开合力监督研讨会,建立联席会商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基建工程、后勤服务、奖助学金评选、科研经费、招标采购、人员招聘、招生考试等七大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手册》,不断发挥各类监督优势,形成协同机制,开展全过程合力监督。借助大数据平台,不断探索“大数据+监督”新格局,努力实现从“跑腿监督”到“智慧监督”,推动廉政风险防控提速增效。三是强化廉政教育,切实筑牢廉政思想防线。学院始终坚持把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强化党员干部党章党规党纪经常性教育,组织一次专题学习、开展一次学习研讨、撰写一份读书心得、召开一次专题报告、讲授一次专题党课,开展一次警示教育“六个一”活动,制作《谈心谈话记录本》,分级开展廉政谈话,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廉政风险防控意识,切实筑牢廉政风险防控思想屏障。
◆忻州市和平小学:多措并举强化小微权力监管。一是瞄准关注点。为着力解决当下招生分班等热点问题,相继出台《2022年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廉洁风险防控措施》《内控管理制度》《廉政风险点排查表》《办学行为负面清单》《小微权力清单》等多项制度,为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与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锁定风险点。对照学校运行流程的关键环节,锁定入学、转学、分班、排座位、评模评优等“微权力”运行的高风险点,并根据这些高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扎紧扎牢小微权力的“制度笼子”,让权力运行阳光,让师生享受阳光。三是抓牢提升点。为了让小微权力治理下沉落地,建立“三早一小”的“提醒教育”机制:即早计划,工作实施提前化;早预防,警示教育常态化;早入手,友情提醒制度化。在“三早一小”基础上,主动亮出权力的红线,让学校有章可循、教师有规可依,让学生有安全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