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8年教育扶贫行动计划

来源:  日期:2018-03-08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和《山西省教育扶贫行动方案》精神,现制定2018年度教育扶贫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聚焦深度贫困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采取超常规政策举措,精准瞄准教育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精准对接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现状,针对不同教育群体分类施策,充分发挥教育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确保如期完成教育脱贫攻坚任务。      

二、工作任务     

(一)基础教育     

1大力发展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指导各地努力提高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继续深入推进优质幼儿园帮扶工作,充分发挥优质幼儿园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对乡镇中心幼儿园指导力度,切实发挥乡镇幼儿园辐射带动作用。      

2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推行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为主要抓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完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机制。强力推动偏关县、静乐县、武乡县、平顺县和沁县等5个县(市、区)扫尾攻坚,确保到2018年底全省所有贫困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认定,圆满完成省部备忘录目标。对留守儿童、随迁子女、残疾儿童等各类弱势群体给予特殊关爱,确保人人共享教育发展成果。争取省文明办、省财政厅支持,积极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改善农村青少年实践教育环境和条件。协调省财政厅,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县级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支持力度,为青少年校外活动提供更好的资源和更优的环境。      

3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根据“全面改薄”项目(2014—2018年)规划认真抓好落实,重点推进偏关县、静乐县、武乡县、平顺县、沁县、黎城县、屯留县、潞城市等8个县(市)的“全面改薄”项目,提早启动年度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将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个季度、每个月份,对接到每所项目学校,确保到2018年底校舍建设、设备采购任务“过九成”。做好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协调,严格程序,阳光作业,严把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保证资金安全。      

4.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继续按照国家要求完善制度措施,紧紧围绕“让学生吃到营养吃的安全”的目标,突出重点,严格管理,狠抓落实,加大信息公开和食堂建设力度,逐步提高学生膳食补助标准和食堂供餐比例。积极开展《学生餐营养指南》培训工作,抓好营养健康教育工作,整体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二)高中阶段教育     

5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提升计划。指导贫困地区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提升计划,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提高贫困地区初中毕业生升学比例。指导各地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大力改善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力争到2018年秋季开学前全省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      

6深化省示范高中对口帮扶工作。指导各市各学校按照《山西省省级示范高中对口帮扶贫困县普通高中实施方案》要求,扎实推进省示范高中对口帮扶工作,切实提高贫困县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在原有省示范高中对口帮扶贫困县公办普通高中工作基础上,加大帮扶力度,新增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对口帮扶静乐一中、山西省实验中学对口帮扶临县一中、太原师范学院附中对口帮扶永和一中、长治学院附属太行中学对口帮扶石楼中学、大同市一中对口帮扶广灵一中,提高深度贫困县普通高中办学水平。      

7落实优质高中指标到校政策。指导各地完善优质高中指标到校政策,分配比例不低于60%,并加大优质高中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初中学生比例。      

)职业教育     

8发挥好县级职教中心作用。指导各地加快县级职教中心达标建设,强力实施对贫困地区县级职教中心的督导验收。按照“人人持证、技能社会”的目标,结合县域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实际需要,大力开展对“建档立卡”劳动适龄人口的精准职业培训,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和增收致富的能力。      

9做好职业教育对口帮扶工作督促指导全省60所重点、骨干职业院校全面落实《山西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对口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对口帮扶年度工作计划,指导帮助58个贫困县的县级职教中心,特别是加大对10个深度贫困县职教中心的帮扶,完成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任务,提高管理水平。省级实训基地和重点专业建设资金向深度贫困县倾斜,加强重点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提高职教中心基础能力。      

)高等教育     

10继续实施贫困地区定向招生就业指导计划。继续实施省属重点高校在58个贫困县(区)本科定向招生专项计划项目,中央部属高校的专项招生计划名额,全部面向国定贫困县。指导各高校充分利用就业网、手机短信、就业APP、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建立供需对接服务平台,为毕业生精准推送相应的就业政策、岗位信息、指导服务,针对家庭困难毕业生等建立就业困难群体数据库,建档立卡、精准对接,实施“一对一”服务。      

11加强科技咨询与服务。充分发挥高校学科科研的特色和优势,组织科研人员研究生导师带领博士、硕士研究生深入贫困地区,开展专题讲座、技术服务及其他社会服务,协助当地推动传统产业发展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充分利用相关高校专业、技术、信息优势,开展农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有针对性的解决村民在种植、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托,协调各类志愿者服务团体开展文化扶贫,帮助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      

12继续推进十所大学对口帮扶深度贫困县工作。推动十所大学主动与受援贫困县进行对接,结合自身优势和对口帮扶的贫困县需要,建立对口帮扶推进工作机制,组织开展“高校助力脱贫攻坚十项行动”。每所高校结合自身优势和对口帮扶的贫困县需要,至少在对口县组织实施其中一个行动。对口帮扶过程中,在坚持一所高校帮扶一个县原则基础上,鼓励高校发挥自身优势交叉帮扶其他深度贫困县。        

)师资队伍     

13充实贫困县教师队伍。继续实施中央“特岗计划”,为全省贫困县县以下农村学校补充2000名左右紧缺教师,鼓励公费师范生到贫困地区学校任教。      

14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提高乡村教师培训质量,在30个项目县组织实施2018年“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培训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10万人次以上;组织实施山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项目,确保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完成72学时的继续教育年度任务。      

15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大力推动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全面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推动优秀教师持续向乡村流动。县域内重点推动校长教师在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教学点)之间合理流动,校长、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应交流人数10%的目标。      

16保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待遇。继续实施国家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按照每月300元的标准向全省21个集中连片特困县的义务教育阶段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      

)学生资助     

17完善各级各类学生资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生资助制度,优先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纳入资助范围,提高资助精准度,确保各阶段资助政策落实到位。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资助文化建设,通过打造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等多位一体育人平台,培养受助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受助学生的诚信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促进受助学生全面发展。       

18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继续推进生源地国家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确保全省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都能获得贷款顺利入学。大力组织实施合同电子化工作,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简化贷款手续,提高贷款办理效率。      

19推进落实 “绿色通道制度。对被录取入学、无法缴纳学费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      

20实施教育扶贫个人资助账户。通过政府引导资金、社会募捐资金和受助学生家庭储蓄的方式,对10个深度贫困县具有当地户籍和正式学籍的普通高中三年级、且于2018年被高校正式录取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进行资助。      

三、组织保障     

1提高思想认识。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矛盾的重要手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从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高度,深刻认识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充分掌握教育扶贫工作情况,积极推动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措施。      

2压实工作责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切实担负起教育扶贫工作主体责任,锁定工作重点,明确推进措施,对照目标,对接政策,对表决战,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重大问题要亲自研究部署,重点工作要亲自协调推进,真正把教育脱贫攻坚领导责任落到实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学生资助机构和资助干部队伍建设。同时,要会同发改、财政、人社、民政、扶贫等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为全面提升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保障。      

3严格监管问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注重加强教育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整治“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形式主义对待教育扶贫工作等问题,用作风建设的成果促进教育扶贫各项举措的落实。同时,要注重标本兼治,将解决具体问题与建立制度机制相结合,强化风险管控措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逐步构建教育脱贫攻坚工作长效机制。 



                                                            山西省教育厅

20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