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考

决策参考

【理论研究】推动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创建“一流学科”

来源:  日期:2017-08-30 
  陕西科技大学副校长郭霄鹏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整体办学实力所限,目前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建设一流大学还比较困难,但凭借其自身的专业特色优势,能够具备冲击一流学科的实力,因此,其“双一流”建设的重点是创建“一流学科”。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快推进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创建一流学科,促进我国高等教育齐头并进发展,需要认真分析研究。 
一、合理确定学科定位,着力彰显学科特色
    学科定位是高校管理者关于学科发展目标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关系到学科发展的方向选择、目标定位,学科定位合理与否是决定学科建设与发展成败的关键。学科定位是办学定位的核心,高校科学合理定位首先要求对学科进行科学合理定位。在目前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应首先对学科进行科学合理定位,明确“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
    学科定位的核心是彰显学科特色、突出学科优势。特色,既是行业特色高校学科发展的“立足之根”,又是其“竞争之本”。在长期服务行业的办学历程中,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某些学科专业具有较强的实力,为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行业内部具有重要的影响、享有良好的声誉。但是,长期以来,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专业主要围绕行业发展需要来设置,学科结构相对单一,一般缺乏综合性大学那样的多个优势学科群。同时,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不少行业特色高校也遇到了资源和财力紧张的情况,使得学科全面均衡发展非常困难。鉴于此,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在创建“一流学科”时必须保持特色,扬长避短,坚持“非均衡发展”和“错位发展”,将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集中优质资源建设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努力构筑学科高地。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在把握学科定位时,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针对国家、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特色和办学优势,既要体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思路,具有争创一流的意识和一定的超前性,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合理定位、各安其位、多样化错位发展。
    一是从高等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出发,做好学科方向和目标定位。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在确定学科方向和目标定位时,既要从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全局和高等教育的整体布局出发,确定自身学科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更要紧密结合行业和地方的特点,确定学科在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认真处理好学科建设与国家、行业和地方发展的关系。
    二是从高等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出发,做好学科类型和层次定位。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在确定学科类型与层次定位时,首先要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个体系出发,在同一种办学类型和同一个发展层次上办出特色、突出优势、显出水平;其次要根据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历史、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确定好学科在行业领域和地方发展中的定位。
    三是从学校实际出发,做好学科水平和特色定位。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在确定学科建设的特色和发展水平定位时,应从校情出发,根据战略选择的有关理论要求,科学分析、合理选择、理性继承学校的发展历史和办学传统,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使学科建设过程中的有关要素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和优势,形成自己发展的优势特色领域。
二、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科结构
    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科结构是提升学科水平的基础,只有确立了科学的学科方向,形成了合理的学科结构,才可能建成一流的学科。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科结构的核心要依据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来确定。地方行业特色高校要以国家“双一流”建设为牵引,以国家和行业战略需求、地方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巩固优势、彰显特色为重点,集中资源,重点突破,优化学科布局结构,全面推进学科协调发展。
1、坚持“固优、强特、扶需”,实现学科分类分层建设
    首先,实施重点突破战略。加大优势学科建设力度,重点建设优势与特色突出的学科,抢占学科制高点。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地方行业特色高校依托行业,并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自我发展,形成了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学科。面对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态势,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应坚持行业特色学科优先发展策略,进一步凝练学科优势和特色,整合力量把优势学科做大做强,以大而强冲刺一流,促使重点优势学科占据全国或行业内的制高点。
    其次,实施扶持培育战略。紧跟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学科建设结构和布局,拓展优势学科、特色学科、扶持学科的交叉合作领域,着力扶持培育一批与行业和地方战略新兴领域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探求新的学科增长点,形成合理的学科生态体系。
    再次,实施整体推进战略。统筹学科建设规模与结构,坚持优势学科、特色学科、扶持学科协调发展,促进学科之间交叉融合,推进学科建设与国家和行业战略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相互促进,实现学科可持续发展。
2、立足自身发展特色,凝练学科方向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凝练学科方向要体现“前瞻性、可行性、创新性”的统一。一方面,认真剖析自身学科所处地位,明确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的优势与劣势,立足自身特色,准确把握学科未来发展目标与方向;另一方面,以服务国家和行业重大战略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学科发展规律,突出行业与地方特色,整合学科优势资源与技术力量,凝练出学科的优势和特色方向并加强建设,促进学科协同发展。
3、充实学科内涵,完善学科体系
    学科建设要坚持“扬弃”,做到传承与创新协调统一。面对高等教育激烈竞争的形势,地方行业特色高校要保持学科旺盛的生命力,一方面要紧盯国家和行业学术前沿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保持和传承学科传统底蕴的同时,不断为学科赋予新的内涵,保持优势学科内在的发展活力;另一方面要以一流学科作为自身发展的参照系,推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建设等协同发展,改变单一的学科建设模式为复合型的学科建设模式,进一步增强学科建设的开放度和有效性,努力建设良好的学术生态体系。
三、汇聚学科团队,构筑学科平台
    学科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没有一流的学科队伍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学科。当前,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学科队伍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学科队伍整体实力与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相比还较为薄弱,尤其是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另一方面,不同学科之间师资队伍建设不均衡,优秀师资力量主要集中在行业优势特色学科,其他学科的师资队伍往往相对要弱一些,尤其是建设时间短的新增学科表现更为明显。要破解这些问题,一是要加强学科队伍的整体培养和引进。在分析学科现有队伍结构的基础上,从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统筹规划学科队伍引进与培养工作。大力引进、培养以中青年为主的学术骨干,优化队伍结构;制定激励政策与措施,促进各类高层次学科人才脱颖而出,实现学科队伍持续、健康发展。二是要注重学科创新团队建设。学科团队要靠培育方能形成,要通过精心组织、科学培育,使其每个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实行团队带头人负责制,做到责权利统一;根据团队建设需要,由团队带头人跨院系、跨学科选拔团队成员,配好配强学科梯队。建立以学术和创新绩效为主导的团队资源配置模式和评价体系,促进团队内部不同学科成员的融合,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学科平台是学科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几年,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学科平台建设有了长足进步,但相对于学科建设快速发展的实际来看,仍然存在学科平台建设投入不足、实验室面积和仪器设备难以满足学科建设需求等问题。要破解这些问题,一是要加强学科基地建设,推动学科资源共享。学科平台建设可以从多方面着手,对地方行业特色高校来说,关键是要以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以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基地等基地的培育与建设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批高水平、多功能、广覆盖的学科创新平台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政府决策咨询服务的社科研究基地。同时,要不断扩大学科平台建设的市场面向度,积极推进学科资源共建、共享、共用,推动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等优质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共享。此外,随着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学科建设要融入国际化元素,积极探索搭建诸如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建立研究中心等国际化的学科发展平台。二是要推进政产学研结合,构建学科创新平台。促进学科与产业、学科群与产业集群的密切对接,增强学科建设与行业和地方发展的协同性。整合学科建设的优质资源,将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打造成政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支持学科与企业共建研发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基地。深入推进政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及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建设,努力培育地方行业特色高校政产学研结合的品牌基地。加强社科成果转化体系建设,为行业和地方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咨询服务。加强学科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成果共享与技术合作,努力构建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学科创新平台。
四、改革创新管理机制,保障学科高效运行
    科学的学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创建一流学科的根本保证。地方行业特色高校要不断推进学科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学科管理的整体水平。
    实施学科的分类指导和管理。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门类学科的性质、特点与发展规律,确定不同的建设思路、目标和任务,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优势学科和部分学术基础厚实、研究优势突出的特色学科实施重点建设,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促进部分优势学科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对大部分支撑学科和扶持学科实施需求导向,引导这些学科主动对接行业和地方发展需求,努力构建适应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创新体系,夯实地方行业特色高校为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科技支撑的学科基础,提升学科整体水平。
    完善学科运行和激励机制。建立学科建设奖惩责任制,把学科建设任务和责任落实到院系主要领导和学科建设项目负责人,充分调动院系领导和学科带头人抓学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证学科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健全学科带头人岗位设置和管理考核机制,发挥学科带头人引领学科发展、汇聚人才队伍的作用。强化学科建设项目组织、规划、论证及申报、审核、批准、执行、检查、评估和验收工作。此外,地方行业特色高校由于整体办学经费所限,更应加强对学科建设经费的管理,应坚持“突出重点、非均衡配置资源”的原则,集中力量、分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学科建设经费的投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建立健全学科建设项目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对学科建设项目的监督和审计,制定学科建设的评估指标体系管理、考核与验收办法。完善学科建设动态管理机制,以创新和质量为评价重点,开展学科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贡献度的综合评价,对缺乏特色、建设雷同、发展前景堪忧的学科应及时进行调整,该转方向的就尽快转方向,该充实内涵的就及时充实内涵,该停办的就坚决停办。

(摘自“郭霄鹏. 推动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创建‘一流学科’. 中国高等教育. 2017,9”)

返回列表  上一篇:【政策解读】“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公布  
下一篇:【理论研究】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动态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