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着力两精准”抓实教育扶贫

来源:运城市稷山县教育科技局  日期:2020-11-02

  教育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作用是根本性的、可持续的。近年来,稷山县教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脱贫攻坚战略部署,按照“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总体工作思路和“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总体要求,明确目标任务,紧盯时间节点,健全工作机制,精准施策,确保教育扶贫政策能够精准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实施“六大工程”,着力解决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弱”

  一是推进薄弱学校改造工程。针对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的原则,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投入1400余万元,从教学设备、教学仪器、多媒体教学设施及附属用房等方面倾力支持薄弱学校全面升级改造,有效改善了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基本满足了教学和生活需求。

  二是推进校安工程。累计投入1.25亿元,推进中小学校安工程,新建、改建校舍面积14.91万平方米,学校成为最坚固、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场所。

  三是持续推进全面改薄工程。累计投资5600余万元,硬化校园,补充配备各类教育教学仪器设备,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达到了标准化水平,进一步缩小了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的差距。

  四是持续推进校园“五化”工程。累计投资6000余万元,启动实施校园硬化、绿化、美化、文化、净化“五化”建设,全力创建卫生、绿色、书香校园,校园绿树掩映,干净整洁,文化浓郁,农村学校成为乡村最美丽的地方。

  五是持续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建成了县域教育城域网,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园网进行升级改造;为全县中小学班班配备了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教师一人一机,学生用机达到了标准;结合实际,编写信息技术培训教材,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了全县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农村孩子和城里学生一样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六是大力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与能力提升工程。近两年来,累计投入2300余万元,加强学校校舍清洁能源取暖改造,妥善解决了全县学校冬季取暖问题;加强校舍维修改造,进一步优化了办学环境;加强城区学校信息化建设,增设了8座录播教室,提升了学校的信息化水平;投入200余万元,对稷王中学和稷山中学两个考点进行了标准化考点建设,有力地保障了国家教育考试的公平,在各类教育考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解决乡村学校“师资力量弱”

  一是致力于让优秀人才“进得来”。2013年以来,我们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224名中小学教师,全部充实到乡村教学一线;建立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培训基地,坚持对新聘教师进行为期半年职前教育培训,出台《关于加强新聘教师管理的实施意见》,按照“一年起好步,二年具雏形,三年出师门”目标,实施“青蓝”工程,安排优秀教师指导新聘教师,坚持不培训不上岗,不达标不上岗,精培训优上岗,受到了全社会和学校好评。《中国教育报》对稷山县新聘教师职前教育培训的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

  二是致力于让校长教师“动起来”。健全完善了校长教师交流机制,以跨区域交流、中心校交流、县城学校对口支教交流等方式,不断加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力度;把在农村中小学任教经历作为城区中小学教师晋职晋级的必要条件,有力地推动了县域校长、教师的双边交流。2014年以来,共有教师952人次、校长176人次参与了支教交流,为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带去了先进经验。

  三是致力于让乡村教师“留得住”。坚持教育优先投入,不断提高教师待遇,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全县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每月享受200元至730元的乡村工作补助;在晋职晋级、评模评优等方面,坚持向农村教师倾斜,广大农村教师享受到了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是致力于让教师队伍“强起来”。大力实施“校长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现全县校长和教师培训全员化;坚持“请进来教”,依托国培项目县,聘请国家、省、市教育专家,对全县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集中进行了百余次的专题培训。坚持“走出去学”,近年来,每年都投入百余万元,联合山大附中、省教科院、陕西师大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专业强化培训,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整体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全县乡村教师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教育红利。

  三、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改革,着力解决乡村学校“教育质量弱”

  一是建立八大教育集团。2013年,全县成立了以城区三所初中为主导的三大教育集团和以城区五所小学为主导的五大教育集团,启动实施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

  二是成立八大教育集团13所农村实验校和实验中学南阳校区。不断深入集团化办学改革,在巩固提升八大教育集团的基础上,建立了13所农村试验校,成立了实验中学南阳校区和西北街小学育才校区,以优质品牌学校为校区,重点突出业务交流,师资互补,资源共享,走出了一条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三是实行“五统一”制度。集团内学校实行教师交流、教学研究、师生考核、招生管理、教育活动“五统一”制度,主校帮助指导,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有力地促进了集团内学校间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四、精准资助,确保不让一个贫困孩子因贫失学

  一是扩大资助宣传。通过“稷山教科”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大力宣传教育资助政策,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和学生了解资助政策。

  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从幼儿园到大学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资助全覆盖;建立和完善了贫困学生精准识别和管理机制,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就学情况进行摸排,建立健全了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制定各类学生资助发放方案,全过程监督,确保资助发放精准公平公正公开,实现精准资助,确保了全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程全部资助。

  三是精准落实资助。积极落实教育专项扶贫政策,2019学年,全县贫困家庭学前教育阶段2041名幼儿、义务教育阶段3071名学生、高中阶段1248名学生享受到资助政策,32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享受到普通高校新生入学资助,全县无一名学生因贫失学;4828名学生享受到生源地助学贷款资助。

  五、精准做好控辍保学,确保学龄儿童上好学

  为确保不让一个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坚持对全县所有贫困户子女就学情况和其他非贫困原因失学辍学情况进行逐校、逐户、逐人全覆盖排查,做到了底子清,问题明;建立了失学辍学劝返工作台帐,实行动态监测。每年暑假对全县学生的入学情况进行大排查,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实现了全覆盖。每年8月与县残联积极对接,对新增残疾儿童逐人落实就学情况,让每个适龄残疾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对排查出的失学儿童建立台账,做到了早发现、早劝返,逐人销号,确保了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是党中央许下的庄严承诺。稷山县教科系统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推进落实脱贫攻坚任务,助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积极的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