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三结合”——山西传媒学院文化扶贫优秀工作案例

来源:山西传媒学院  日期:2020-09-29

  在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山西传媒学院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发挥优势,助力脱贫攻坚”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一村一品三结合”的文化扶贫的新路,深入我省临县“两镇四村”进行调研,凝练村镇特色,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三结合”项目实施,彰显教育领域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特色,贡献高校智慧,共筑文化扶贫的坚强力量。

  山西传媒学院党委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学校实际,集中优势资源,积极推进帮扶工作,助力脱贫攻坚。由学校省级党建标杆院系艺术设计学院牵头,探索实施“党建引领实践教学,共助脱贫攻坚”项目。我校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党支部与驻村帮扶贫困村的基层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以教师党支部“一对一”结对贫困村党支部,实施“心连心1+1文化扶贫成长项目”。该项目以临县八堡乡为突破口,以临县碛口镇高家塔村、马家洼村、马杓峁村和林家坪镇薛家鄢村等“两镇四村”为重点,对接与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

  “一村一品三结合”就是为每一个对接的贫困村,挖掘一个契合实际且精准有效的扶贫主题,找准切入口“对症下药”助力脱贫攻坚;“一品”就是采用适合的项目(如当地特色农产品包装、标志性建筑文化挖掘、红色旅游线路开发等等)进行“村落品牌形象设计”,为每个贫困村设计开发一个专属品牌;“三结合”就是项目实施要坚持“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一是牵手共建。依托国家“精准扶贫”计划,与贫困村基层党支部结对子,开展支部共建。共建内容主要包括:一是统一交流学习,加强党建联系。制定交流学习计划,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双方党员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抽出专门的时间,召开党建专题研讨会,重点围绕“党建目标、党建制度、组织方式,制度创先”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寻找党建共同点,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建立完善的党建联系制度,明确专人为联络员,定期沟通情况,以交流活动推动双方共建融合。二是建立育人基地,提升党建水平。安排组织优秀支部和党员进行结对帮扶,采取教育文化资助等形式,切实帮助对点扶贫支部解决实际困难,在工作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三是开展农产品品牌创建,为农产品的包装、销售给予技术指导,增强组织认同感。举办“走进地方基层党组织”或“走进大学,感受校园文化”等活动,以文化为纽带推动融合,更好促进共建双方认同对方文化,更加巩固党建基础。四是发挥双方优势,解决切实难题。坚持从实际出发,发挥高校党支部的理论优势、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以及地方党支部的区域优势和整合优势,共同解决双方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通过努力打造“五好”基层组织,即“班子好、队伍好、机制好、成绩好、形象好”,实现“党建上台阶、组织争先进、党员争优秀”的良性共建工作机制。

  二是项目实施。首先,以“农产品包装设计”为突破口,积极推进临县文化创意扶贫项目,为临县八堡乡整体设计开发了“八宝香”系列农产品包装设计。结合八堡乡的特色农产品手工挂面、羊肉、红枣等分别展开设计开发工作,师生团队结合实践教学项目,共设计开发了三十多款农产品包装,为八堡乡精准脱贫重点助力。

 

  其次,以“红色旅游线路”为载体,积极推进文创产品项目落地,助力碛口镇高家塔村实现文旅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高家塔村位于黄河岸边,距古镇碛口西北向约10公里,毛主席曾于1948年3月,经高家塔渡口从陕北东渡黄河,领导中国革命胜利,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该村与古镇碛口旅游业一脉相承,积极走旅游带动发展之路。精准扶贫团队深入调研后,将高家塔村的精准扶贫重点放在红色旅游经济的开发上,以毛泽东东渡黄河为设计主题。为高家塔村设计了系列旅游文创产品。

  第三,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积极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结合林家坪镇薛家鄢村和碛口镇马家洼村独有的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墙体彩绘项目。

  第四,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以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和成就为切入点,摄影教研室主任组织支部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深入碛口镇马杓峁村,以镜头的方式记录了农民生活的变化,反映了贫困村脱贫成效,拍摄了“乡村变迁记忆”。

  三是党建“双创”。探索高校党建“双创”工作与地方村落党建工作合作的新思路、新做法,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做到有机融合,为基层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推助基层党组织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创新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促进双方党员队伍的党性更强,基层党组织更有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教学科研业务工作更好地发展;通过共建活动,整合共建双方优势资源,为基层党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教育、交流与宣传的平台和载体。

  在助力帮扶贫困村脱贫的同时,艺术设计学院还主动参与全省脱贫攻坚战役,在“服务社会与连动式经济扶贫开发”方面,也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子。如:山西省重点工程1331项目“黄河一号”旅游公路驿站开发。“黄河一号”项目建设服务于我省地方经济建设,同时对“沿黄路段”村落的“连动式脱贫攻坚经济开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积极响应《“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中“推动国省干线公路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支持增设驿站等服务设施”的号召,山西传媒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教师组成课题团队,与山西交科公路勘查设计院、忻州市及偏关县相关负责人,赴忻州市偏关县参加省重点工程“黄河一号”旅游公路驿站规划设计现场勘察,展开旅游公路驿站建设社会调查,分析当地旅游资源情况,调查规划设计市场预测。同时,进一步对偏关地区现状及旅游经济进行分区域、小片化研究,进行设计准确、直接又具系统性变量控制,提炼适合偏关旅游经济发展的范式,回答“如何改变”、“为什么变成这样”及“结果如何”等研究问题,使得研究更多偏向定性和特色性。项目建设服务我省地方经济建设,同时对“沿黄路段”村落的“连动式扶贫经济项目开发”有重要的实施意义。作为旅游路网间链接点,旅游驿站存在功能单一,空间设计缺少系统性规划,仅作为休息区而缺少人文关怀与地方性,建筑形态与环境相对孤立,联动性较弱等问题。此项目通过系统性分析研究,将研究的基本问题进一步分解,分别组成“驿站规划设计项目组”“驿站建筑设计项目组”“资源收集分析项目组”三个项目组开展研究,以文化先行为主导,注重深度体验,突出驿站规划设计新理念,定位于精准规划、精准设计,融入智慧旅游概念,增加驿站的旅游属性,提高旅游公路投资效应。

  山西传媒学院党委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以先进的党建经验指导二级学院学科建设与实践教学、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真正打造“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堂”。近年来,山西传媒学院不断凝练专业特色,以党建引领学科建设与实践教学。不断努力实现“为民服务”及“开门搞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助力我省脱贫攻坚等任务,逐步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党建创新之路。经过项目不断落地实施,得到被服务基层的一致认可。在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山西传媒学院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民族复兴这一历史使命,以决胜脱贫攻坚为契机,以更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方向,以更精准的项目实施为牵引,埋头苦干、真抓实干,蹚出一条山西传媒学院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来!